欢迎光临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网站 用户: 密码:  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 企业用户  
网站首页 | 雅海动态 | 品牌丛书 | 雅海院刊 | 雅海院报 | 雅海折荐 | 作品年展 | 雅海阵容 | 书画展台 | 雅海赛事 | 年度征稿 | 诗道论坛 | 杨枫实录 | 路城实录 | 留 言 板
 
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公告
·本院第四届任职公告
      书号及CIP数据,绝对产生在出版社审稿批复之后。
      本院运作自费出书,分五种类型:①单行本(一书一号单独使用);②上下卷(两部书合用一个书号,适于一人所编或所著);③上中下卷(三部书合用一个书号,适于一人所编或所著); ④ 多卷本(多部书合用一个书号,适于一人所著);⑤丛书(5~10本合用一个书号,常规情况下每部有惟一的CIP数据核字号)。以上①②③④运作快捷,一般情况下可满足作者(编者)选择出版社的意愿,相对丛书而言,费用高些;而⑤费用相对低些,运作周期长些,因出版社要求全套书5-10本一并送审排版清样。 本院恪守保真书号,拒绝假书号出书。有诚意选择“保真书号”出书的作家诗人朋友们,请您信附5元索取样书及出书简章,只索简章信附2元,无资不复,请谅解。
     诚邀编书同道精诚合作,以加快丛书的运作周期以我方书号资源地利优势+贵方客户资源互惠互利,开拓双赢。如有诚意,请附资10元索样书若干及合作细则,无资不复,请谅解。
本院主办“雅海著书立说者沙龙”,凡有意成为该沙龙会员者请汇11元费用。享有如下待遇:①颁发“沙龙会员”永久序号卡;联系与投稿注明“序号”优先处理。②出过书者免费刊登自拟书讯(如附样书,可发封面)一次。③委托本院运作自费出书,享优惠;④凡出过书者寄样书可参评“当代著书立说成功奖”;⑤寄500字内作者简介入《当代著书立说者成功实绩选录》书典,成书后再通知购书,不购书不影响入书;⑥赠样书1册附简章,随时函告本院重要活动信息,赠有关报刊资料。
 本院运作出书   2011→2003    
 本院出书目录(部分)
· 《丛德君诗歌选》Ⅲ《面对昆仑》银河出版 ...
· 《丛德君诗歌选》Ⅱ《蹒跚情怀》银河出版 ...
· 《丛德君诗歌选》Ⅰ《大地大地》银河出版 ...
· 张卫彬《与文安一起成长》国际炎黄文化出 ...
· 陈俞敏《有些时候在等候》(银河出版社)
· 冯尧衷著《风雨同路》(国际炎黄文化出版 ...
· 何刚诗集《寻找桃花源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 ...
· 杨进汉诗集《守望乡土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 ...
· 米粒诗集《漂泊的岁月》(国际炎黄文化出 ...
·李希曾著随笔集《读书记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)
·张海生长篇报告文学《追逐梦想——刘如哲...
·张少林诗集《陌路踏歌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)
·邱继军小说散文集《命比纸薄》(光明日报出...
·傅敏编著散文诗歌集《布谷林州》(光明日报...
· 张德胜著《民歌民谣唱民心》(光明日报出...
· 夏运清著《青云斋走笔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...
· 张轩渊 张卓宁 张硕恒 张卓林著《笔走...
· 杨 枫主编《灿烂的星座》作家诗人25家...
· 魏兴波 罗国勤《军旅情缘》(光明日报出...
· 傅敏著报告文学集《匠乡雄师》(中国华侨...
· 于春芳著《刘英俊之歌》(华龄出版社)
· 冯宗敬长篇小说《师魂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...
· 罗国勤小说集《昆仑情结》(光明日报出版...
· 秋泉诗集《过街桥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)
· 彭学文《鸟语花香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)
· 于宪国《都是为了爱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)
· 杨静仪《十字路口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)
· 夏飞《羽墨集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)
· 橄榄腰《留美心路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)
· 乌庶民文集《草原魂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)
· 杨静仪诗集《云影梦羽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...
· 赵凡夫散文集《异域风情录》(人民日报出...
· 陈爱中文集《点点滴滴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...
· 张素粉诗文集《羞涩的月亮》(人民日报出...
· 刘伟顺文集《魏源故里访逸录》(人民日报...
· 藏广香长篇小说《红枫叶》(人民日报出版...
· 郑天送诗集《心泉吟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)
· 郑洪然著《郑洪然诗选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...
· 童玲散文诗集《我与水之间》(人民日报出...
· 杨枫主编《当代作家诗人群雕》(人民日报...
· 靳可轶编著文集《金梧桐》(人民日报出版...
· 彭学文著《有约黄昏后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...
· 肖人翔著《听见太阳说》人民日报出版社
· 思云著《山乡情仇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)
· 李俊卿著《雨打芭蕉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)
· 陈喜民著《金魂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)
· 张开宇著《风雨兼程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)
· 熊焰著《魏源研究成果集成》(人民日报出...
· 段和平著《暖热石头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)
· 钟新梅著《梅山民俗文化》(人民日报出版...
· 江绪宝著《骂詈语言研究》(人民日报出版...
· 汤志海著《情报战趣谈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...
· 代英夫著《代英夫散文选》人民日报出版社
· 温阜敏著《文学视野话语》人民日报出版社
· 王士俊著《赫鲁晓夫研究》人民日报出版社
 

郑洪然著《郑洪然诗选》(人民日报出版社)


品诗品人亦品缘
——序《郑洪然诗选》
杨枫
    时下,民间报刊呈雨后春笋、笋长新竿、竿成老竹、嫩笋又萌之景象。为“会写诗者”以及“不会写诗硬写者”的两类“写诗的人”,提供了宽松的“用武之地”。在“懂诗者编诗”、“不懂诗者也编诗”的“山头”林立放任自流的态势下,许多读者甚至编者混淆了“诗”与“非诗”的界限,从而造成以民间报刊“土壤”来繁荣诗歌创作的利弊并存之现状。
凡事皆有利弊的道理姑且不论,我们也不该因“利弊并存”而责怪民间报刊的存在。“会写诗者”和“不会写诗硬写者”二者萌发的“诗”与“非诗”,尽管共同依赖一种土壤而生,可“生”后“活”否,则由其“诗质”而定。
有的诗虽连篇累牍见诸民间报刊,可它们无论“量”多大,“质”也不会变,“非诗”就是“非诗”,在读者的心中很难“活”下去。尽管这些“非诗”一时混迹于“诗的苗圃”,但终会被爱诗者、读诗者锐利的眼光视其为“草”而理所当然地刈掉。诗坛也存在着“看枯实荣、看荣实枯”的辩证法。
在此,我很负责任地向读者郑重推举一位“会写诗者”,他的名字叫郑洪然,是一位远在江苏南通与我神交已久衷爱诗歌的长者。

      我说郑洪然会写诗,是因为他的诗大都以“形象思维”取胜,即使运用了“逻辑思维”,也是在“形象思维”的统领下择而用之的。打个比方,如果在一首诗的语境形象中,作者先东抓一“鳞”,西抓一“爪”而欲成诗的话,接下来便应择其与“鳞”、“爪”有关的意象,去南抓一“云”,北抓一“水”,从而塑出“龙”的形象;但有了自地之“水”向天之“云”腾云驾雾、闪鳞舞爪地飞腾起来的“龙”还不够,尚缺“点睛”,这点睛之笔,便是诗的灵魂之“核”。这种形象的和谐,是抵达诗之佳境的有效途径。试想,若东抓一“鳞”、西抓一“羽”,南抓一“树”,北抓一“一花”,这些意象拈在一起就不伦不类了,其“诗象”就似“龙”非“龙”,似“鸟”非“鸟”了——若说是“龙”吧,其“羽”与“龙”无关,其“树”、其“花”与“龙”也有牵强附会之感;若说是“鸟”吧,“羽”、“树”、“花”倒与之和谐,可“鳞”就与“鸟”大相径庭了。这“类别”归属,则是“形象思维”统领下的“逻辑思维”。郑洪然写诗,深悟其道。能为笔者这一浅论提供例证的诗,在《郑洪然诗选》中比比皆是。
有证为证之一:《怀念》
 怀念,把你怀念成
 ——一汪湖水
 在这多雨的季节
 湖水一个劲地猛涨
 湖满了
 堤决了
 堤内、堤外
 处处有你的身影
 怀念,是一种心情,是一种心理活动。它看不见,摸不着,生于心,藏于心。怎样使怀念的感觉化为视觉,只有会写诗的人才有这种本事。郑洪然将“你”怀念成“湖水”,而且很有分寸地用“一汪”限定,开始是“一汪”,继而将“诗象”的境地置于“多雨的季节”,那“湖水”不猛涨才怪。涨着、涨着,“湖满了”,“堤决了”。到此,怀念的形象比拟已完成,怀念的激情已推向沸点,可作者仍未满足,便出语不凡顺理成章地牵出“堤内、堤外 / 处处有你的身影”的点睛之笔。这首诗“湖水”、“多雨的季节”、“猛涨”、“湖满”、“堤决”是形象思维的链节,它是按照“逻辑思维”的“同类归属”铸就的。在这首“诗象”中没有多余,甚至没有杂质。作者将所感表达成所见的澄明之美,没有一定的审美功夫,是达不到这等境界的!
 有诗为证之二:《无泪的离别》
 那次无泪的离别
 不过是没有色彩的气球
 放飞它吧
 让它爆破在迷茫的太空
 落下碎碎的记忆
 就像深秋的焦叶
 唉!一片、一片、一片
 撒落我荒凉的心田
 岁月如风
 刚把一片片残叶吹走
 紧跟着
 又撒落一片、又撒落一片……
 在作者的笔下,“离别”比作“气球”,离别“无泪”,“气球”也“没有色彩”。这种“无泪的离别”如同放飞“没有彩色的气球”,离别后,就如“爆破在迷茫天空”的碎屑。继而,又将这“碎屑”比喻成“破碎的记忆”,转而,又将这“记忆”用“焦叶”替比,撒落“心田”,衬出“荒凉”。这种“离别”留下的“片片残叶”被“如风”的“岁月”刚刚“吹走”,“紧跟着 / 又撒落一片,又撒落一片……”伤感的“后遗证”化作“精灵”作起“妖”来,搅得读者身临其境,不得安宁。
 举一反三,我已举二,无再举之必要。像“我 / 一想起她 / 她——/开放”(《一枚记忆的花朵》);把“日子”比作“几颗钢板 / 在口袋里 / 我一路走 / 一路丁当响”(《日子丁当响》);“那滚落的露珠 / 一滴一滴都是思乡情”(《故乡情》);“你和妈 / 是这个破屋的两根柱子 / 你一倒下 / 妈妈就撑不住了“(《中秋情怀》)”;“就像雨水淋湿了我的衣衫 / 我这瘦老的身躯 / 似乎也激动得 / 快冒出新芽”(《雪花飘过了》)等等俯拾便是的佳句,其妙不可言之处就留给读者品味了。
 郑洪然在把握一首诗的整体形象和谐的同时,特别注意“炼字”,这大部分体现在动词的选用上。如“就像我椅背上的那张死虎皮 / 会在睡梦中扑过来 / 把我嚼醒(《那件事》),这节诗中的“嚼”就像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一样,“嗖——”割开想像之肤,让“奇妙之痛”,入骨三分;试想,如把“嚼”替换成“惊”,就会将“入骨三分”蜕化到“不痛不痒”。
 本文开头,笔者将“两类写诗的人”分为“会写诗者”和“不会写诗硬写者”。“会写诗者”以郑洪然为例,就其诗的写法,进行了言之有据的梳理和剖析;有对比才有鉴别,笔者愿不揣浅陋,为“不会写诗硬写者”,也“有的”放它“一矢”——
 刻薄地说“不会写诗硬写者”,“连诗是什么滋味,根本未尝过,别说是诗之“精髓”,就连诗之“皮毛”都未知一二,其成诗的方法往往是东拼西凑,简单分行,人云亦云,依样画瓢;其至缘木求鱼,将胡涂乱画之物硬充其为“瓢”,那“瓢”里装的必然是“华丽辞藻”抑或根本无“华丽”而言,甚至连“辞藻”都算不上的“杂烩”。如果这种人是刚“触诗”者,也情有可原,也许因尚未撞击到“灵感火花”所致;可这“不会写诗硬写者”并不全是刚“触诗”者,有的写了十年八年,甚至半辈子,一辈子还认不出诗的本来面目,且旧辙重蹈,一味造自已认为是诗的“分行文字”,这就不能不说是可悲已极了!
 可以说,《郑洪然诗选》与“会写诗者”的诗集为伍毫不逊色,在“不会写诗硬写者”面前,堪称具有“教材意义”的文本也不足为过。
 读过此文,也许有人发问,“会写诗者”和“诗人”有何区别。笔者答曰:诗人,一定是“会写诗者”,而“会写诗者”不一定全是诗人;笔者固执地认为,“诗人”不但会写诗,还要会做人,诗品人品双佳才可称得上“诗人”;而“不会写诗硬写的人”,无论人品如何,也称不上“诗人”;人品若好,不论诗作得如何,都是好人。从上述的意义上讲,郑洪然配得上“诗人”的称谓,因为他除了会写诗外,平素做“好人”的本性未变,这在我与他多年交往的缘份中可以求证。邀序写就,纸短言长情未了,口占一诗,书于序尾,以记诗友之缘。
 诗人凭诗立诗坛,
 好人得好自平安;
 人若如树诗如果,
 品诗品人亦品缘。

于北京来风轩    
(序文作者系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院长、《新视野书系》主编、诗人)
 
关于本院 | 投稿邮箱 |
Copyright (c) 2005-2024 www.chinayah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·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
通联:北京市通州区武夷花园牡丹园26—161—2C 邮编:101100 电话:010-89527251 手机:13264206542 QQ:597301913 电子信箱:szyh2002@126.com
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3368号 京ICP备1403779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