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一卷南唐穷乡致富史 好一个南唐赤子父母官 ——新韵赋序王补贵《南唐乡官纪事》
杨 枫
王公补贵,生于山西原平县。走出云中山,年方十三。念兰村完小,读范亭中学,相继求学,为圆夙愿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中专学业满,独自闯晋南。红土宏图展,祖籍足迹延。七十余载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 人老恋旧事,回首忆当年。业不离林、农、牧,当过县长、局副、乡官。山西七届人大代表,参政、议政、建言。在职奋斗几十年,公仆为民,事业当先。离岗热诚不减,余热燃烧信念。岗位上,带领南唐脱贫致富;退休后,创作乡官纪事新篇。物质精神,文明两建;理论实践,文武双全。
最难忘,一九七七年元月间,调到南唐当乡官。走马上任“代书记”,动脑破解“老大难”。之所以说难,就难在:拉帮结派人心散,原班领导不抱团。群众如散沙难聚;工作似老虎吃天。三天两头多打架;十年九旱少粮源。因贫困,偷盗讨饭,上访不断;因饥饿,撞车上吊,命丧黄泉。管不尽鸡毛蒜皮事;过不完上级检查关。人心与人心相隔;矛盾与矛盾相牵。
这真是,八品乌纱好戴,一方烂摊难缠。烂摊子,老大难——南唐积重难返;瓷器活,金刚钻——补贵勇于应战。运筹乡官相关事,关注百姓败兴间。不可忽右忽左,左右有左右利弊点;当应思后思前,前后有前后沉浮观;衡右量左,顾后瞻前,利弊沉浮,荣辱悲欢。认准了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为一方民当一方官。扎在民间立足点,对上可交代,对下能成全。只是苦了自己,卡在上下间。要上上不了,要下下也难。践行“一碗水端平”——俗话应验;领悟“世上无难事”——励志登攀。费心血,受熬煎,苦周旋。对党忠心赤胆,为民造福解难。读民如阅水,“载舟覆舟”得箴言。要做乳,融水里面;不做油,浮水上边。带领班子,多方攻坚战;引导群众,一心度难关。乡官有权,权如双刃剑;有时会,斩了那边,伤了这边,真是两难全。能屈才能伸,会赔才会赚。无私才无畏,求实才求圆。王公无假话虚言凭真干,乃君子;补贵有真知灼见靠实践,是好官。官小,常常办大事;君正,时时碰拐弯。全心全意,亲力亲为,足迹将南唐踏遍。令干部心服口服,令群众可信可赞。
十一届三中全会,改革开放蓝图展,全国进入新阶段,南唐曙光现。联产承包,如朝阳灿烂。甩掉“三靠”落后帽,戴上“粮棉高产”之金冠。会计聘请搞试点,堪称率先垂范;山西日报载事迹,登上改革前沿。改革会计体制,克服财务混乱,改善干群关系,减轻群众负担。从脱贫到致富,拼搏之结晶;由后进变先进,求实之使然。 光阴似箭,年轮转至一九八三。全区二百五十多个公社排榜,南唐第一,遥遥领先。成就斐然能者上,任命襄汾当县官,王公八品晋七品,父老相亲贺升迁。南唐七年,惜别在眼前,一草一木皆留恋,一家一户都挂牵,不忍回眸看,情悠悠,意绵绵,泪潸潸……
人过留名,王公是留名之人;雁过留声,补贵是留声之雁。《南唐乡官纪事》长翅膀,飞往南唐官民间,这本书,不愧南唐历史之缩影,重演当年见当年。俱往矣,倍感叹:知王公者莫过南唐人两万!王公补贵,贵在一补,笔走一九七七——一九八三,其意义之深远,其情结之浑然。
幸甚志哉,感慨万千,钦佩之至,肺腑之言——
好一卷南唐穷乡致富史;好一个南唐赤子父母官!
作者写出作者之夙愿,亦是南唐人之夙愿;编者编出编者之情缘,亦是读书人之情缘。 2011年3月初于北京来风轩
(杨枫,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艺术院院长、法人代表。曾操盘运作图书200余部,应邀为作家、诗人、学者、官员、企业家专著作序30余篇。现出任作家出版社《大雅书系》统筹、主编。手机:13264206542 QQ:597301913 投寄书稿电子信箱:szyh2002@126.com 独立出书网站:www.chinayahai.com)
|